怎么杀猫身上的寄生虫?
我家里养了两只猫咪,一只4岁半,另一只2个半月,经常看到它俩在互相舔毛,有时候都啃头,会传染寄生虫吗?该怎么处理啊 ?急!!?
回答:首先,应该确定两只猫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检查方法: 如果家里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猫猫,可通过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情况; 如果只有一只幼猫,想要自己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的迹象(例如,发现猫咪有呕吐白沫、腹泻等情况)是不太现实的。建议直接带至医院检查。 可到医院让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和触诊判断是否有寄生虫感染以及寄生虫的类型,更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粪便检查、B超和血液检查等。 如果确诊感染寄生虫,需要根据具体的寄生虫类型采取相应的药物或者手段进行治疗。 如果是胃肠道蠕动的寄生虫如蛔目、线虫类的胃肠道寄生虫,口服驱虫药即可。常用的驱虫药阿苯达唑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效果是最好的。 对绦虫、吸虫等消化道外寄生虫,需进行外用治疗,比如外用杀虫药、局部皮下注射阿苯达唑等进行治疗。 对于体内外的寄生物,做好环境的消毒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猫咪常接触的地方,比如饭盆、水盆、玩具、生活用品等注意定期消毒。 使用一次的消毒液不能彻底杀灭寄生虫。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环境消毒药的抵抗力有所不同,需要选择对抗寄生虫能力比较强的消毒剂。
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染。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相关疫苗,因此按时给猫咪接种疫苗也很重要。 一般宠物医院都会做疫苗注射,如果没有注射,可以向医院咨询购买。要注意的是,有些疫苗是需要冷冻保存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解冻。疫苗接种期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免疫抑制剂降低。
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治疗患病动物为主的兽医防治措施(包括给宠物用药、环境卫生等)和以防止感染为主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由于许多寄生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病,因此除了要管理好患病宠物和带虫者,还要管理好其他动物的患病者和带虫者,特别是宠物经常接触的动物,更要注意防止宠物感染。对于患病宠物,应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直至完全康复并经多次检查证实不再带虫后才能参加群体的饲养。
对于由中间宿主传播的寄生虫病,需要消灭或控制其中 间宿主的数量,以达到隔离感染源、防止宠物被感染的 目的。如消灭鼠类和中间宿主水生软件动物、控制池塘内昆虫的数量等。
2、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的寄生虫病有着各种不同的传播途径,根据每种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一定的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可以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如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清理宠物饲养场所和用品,及时清除宠物的粪便并妥善处理,定期对宠物饲养场所和宠物使用物品进行消毒;尽量避免宠物下水游泳,或定期对池塘水进行灭螺处理;避免宠物到有钩虫幼虫的草地活动,不要将宠物长期拴在一个地方喂养等。
3、保护易感宠物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宠物机体的抵抗力可以提高宠物的抗病力,使其免于寄生虫侵袭。必要时,对易感宠物(特别是幼年宠物)饲喂驱虫药物,也是保护宠物健康的重要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寄生虫病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绝大多数患病宠物在 1~2个疗程后可治愈。治疗寄生虫病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正确诊断 由于多种寄生虫病的症状相似。因此确诊所患疾病是何种寄生虫病极其重要。只有诊断清楚,才能有的放矢。在诊断不 明的情况下滥用驱虫药,有可能用错了药而耽误治疗,甚至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宠物中毒。
对于一些症状相似的寄生虫病,应当通过实验室的专门检查予以确诊,不能仅凭临床症状臆断。
2、合理用药 治疗寄生虫病时,应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用价廉、高效、低毒的药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根据虫体的生长发育 特点、宿主的生理状况、症状的轻重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选择最佳的用药时间、疗程、给药途径和给药次数。通常治疗驱虫时,应选择对宠物毒性较小、体内、体外寄生虫都可防治的广谱杀虫药进行综合治疗。
3、注意保护宠物身体机能 由于寄生虫的长期侵害, 患病宠物的机体一般都比较虚弱,应用驱虫药时应当谨慎小心,治疗要循序渐进。一般宠物在服用驱虫药后,需要休息3天左右。
在患病宠物康复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喂以易消化吸收的营养食物,以促进机体各器官的恢复和体力的增强。